Main content start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
麒麟舞出三世紀兄弟情

 

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副講師   葉德平

 

 

龍、鳳、麟、龜,合稱「四靈」,當中龜是切實的存在,龍與鳳則是古人虛擬出來的瑞獸,唯獨麒麟,最是神秘。從現存的麒麟圖像來看,不似是人間動物,但孔子撰寫《春秋》時,又記載了魯國哀公十四年「西狩獲麟」的事,如此看來,麒麟又看似是真有其獸。

 

傳說中的麒麟十分馴良,不傷人畜,堪稱「仁獸」,故中國傳統習俗,也有以麒麟為主題的:客家人逢年過節,總愛舞動麒麟,期望能帶來福氣。康熙年間,「麒麟」隨着客家人南遷香港,來到西貢坑口,也因此見證了成氏與張氏歷時三百多年的兄弟情。

 

與大部分客家人一樣,成檳元在康熙年間遷徙到香港,但經商期間不幸遇上強盜,命喪途中,留下遺孀鄒氏及幼子。其時大水坑村張首興為成氏好友,為人重義氣,答允照顧孤小。鄒氏後來有感張首興存活之恩,帶同幼子成國珍嫁入張家。

 

讓繼子復原姓 免成家斷香火

 

鄒氏嫁入張家後,又為張首興誕下兒子,名為子龍。張首興為免好友成檳元斷絕香火,在國珍長大成人後,讓他恢復原來姓氏,並義助他到西貢成家立室。自此,成國珍就在西貢開枝散葉,成為了今日西貢孟公屋村成氏的開基祖先。

 

成國珍感謝繼父高義,為表敬意,每年農曆年初二必偕妻兒家小,帶同笨重的麒麟舞配備,一同前往沙田大水坑村拜年、祭祖。以前的西貢對外交通不便,每次都要沿西沙古徑,穿越茅坪、梅子林,翻山越嶺抵達大水坑村。由於路程遙遠,即使早上出發,到達大水坑已是下午,接着馬上進行互拜及祭祀儀式。當所有活動都完成後,已幾近黃昏,所以成氏族人通常會在大水坑村借宿一晚。

 

兩族隔年互訪 成張碑記記載

 

如此舟車勞頓,往往要耗上大半天,一點都不好受,但成氏後人從不言苦。自康熙年間到現代,這個習俗堅持了三百多年,從無斷絕。上世紀90年代,大水坑村張氏後人建議改為兩族隔年互訪,即今年由成氏舞麒麟到訪,翌年則由張氏舞麒麟回拜。這個故事今日記錄在《成張兩族一家親碑記》,存放在孟公屋村成氏宗祠和大水坑村張氏宗祠內,讓後人世代銘記這個超逾3個世紀的故事。

 

2014年12月5日,香港4個項目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,當中又以「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」在本地傳承最久。

 

 

高級文憑課程網址:  www.cuscshd.hk

 

原文刊登於2016年10月31日《文滙報》【港文化港故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