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in content start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
潘屋村舊豪宅    獅子屋近荒廢

 

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    邱逸

 

蔭華廬。

 

很多香港人或許不知道,在元朗博愛醫院旁有一個已近荒廢的一級歷史建築--潘屋。 

 

博愛醫院所在地叫坳頭,坳頭潘屋曾經名震新界,它的歷史並不古老,建於1934年,距今80多年,所以潘屋成為歷史建築並不是因為它的老,而是因為它的特殊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歷史。 

 

坳頭村族姓潘,故叫潘屋村,先祖來自梅縣客家。潘屋是由一組屋宇組成,因為位於潘屋村,故俗稱潘屋,其原名叫「蔭華公祠」,又名「獅子屋」,現在正門還刻着它的正名:「蔭華廬」。 

 

梅縣風格 客家村屋 

 

蔭華是誰?他是潘屋主人潘君勉的父親,潘君勉為紀念先父潘蔭華,於1932年動工,斥巨資遠從家鄉梅縣(今梅州市)聘請建築師來港營建「蔭華公祠」,建築歷時兩年。「蔭華公祠」是完全按照梅縣傳統風格而建的客家村屋,全屋結構完整,自成一個體系,包括兩堂兩橫,有大門及左右兩小門,屋前禾坪作長方形,以半公尺矮牆為欄,牆外為半月形之風水池塘。 

 

屋內正廳正樑,書有「百子千孫」、「如意吉祥」等字樣,前堂則書「富貴壽考」四字匾,其下有桃花貼金屏風。大門外簷下有髹彩陶塑和木質貼金浮雕各兩對,8隻獅子各具特色,所以又名「獅子屋」,這些都是正宗客家屋的風格,為境內村屋所僅見,在上世紀30年代的元朗,坳頭潘屋可說是大豪宅了。

 

孫文題字 資助革命 

 

潘君勉交遊廣闊,與當時社會名人多為相識,他曾蒙孫中山親筆題贈「博愛」二字,可見他最遲在上世紀20年代,就已活躍於粵港政界。據他在報章自述,他曾在財政上支持過孫中山在上世紀20年代的革命活動。 

 

潘君勉另一個身份是客家人,他與同鄉東江縱隊的曾生,以及後來貴為元帥的葉劍英交情不淺。1945年,葉劍英一家曾到香港,就作客於潘君勉的潘屋,可見兩人關係密切。 

 

與潘屋有關的另一段歷史是1942年日軍佔領香港期間,日本軍官在元朗看中潘屋這一鄉村豪宅,遂佔據為日軍駐新界北區的司令部,至香港重光,潘屋才回到潘家的手中。

 

仍未保育 破落不堪

 

到了今日,這組客家古典村屋卻荒廢了,外觀還算完好,周圍野草叢生。它的命運和其他一屋獨存的建築大不同,知名的如荃灣三棟屋、柴灣羅屋、沙田的曾大屋、新田的大夫第都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保護古蹟,今天都有不錯的活化保育,有些已改成博物館,有些仍為民居,有些改作商業用途,唯獨元朗坳頭的潘屋,曾赫赫有名,卻破落不堪。

 

 

高級文憑課程網址:  www.cuscshd.hk

 

原文刊登於2017年3月27日《文滙報》【港文化港故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