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in content start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
上外結異國緣  上寶貴人生課

 

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應用翻譯高級文憑課程同學    張偉怡

 

張偉怡(左二)與同屬應用翻譯高級文憑課程的同學到上海外國語大學交流

 

 

去年9月獲學院安排,我有幸參加上海外國語大學(上外)的交流計劃,與3名同學體驗一個學期大學二年級的生活。從第一天因文化差異而忐忑不安,到現在因同學互相照顧而無比溫暖,變化實在很大。

 

雖然只是短短4個月的經歷,但當中的生活點滴不單成為我人生重要的一頁,更讓我對翻譯有更深的體會。

 

宿舍除了我們外,還有來自台灣修讀俄語的女生。有空時,我也會牙牙學語般學習如何用俄語進行日常對話,過程中鬧出不少笑話。

 

平日與她閒談,我發現兩岸三地對打招呼的方式很受各自文化的影響,如good morning也有不同譯法。內地同學通常說「早上好」或是「早」,不用粵語中的「早晨」來打招呼,因為普通話中的「早晨」有一日之始的意思;而台灣人通常說「早安」。這讓我明白文化意識對翻譯也很重要,透過翻譯,譯文成為社會文化的載體,讓更多讀者了解各地文化。

 

除了語言文化不一樣,大家的生活模式也不盡相同。由於宿舍於晚上11時會強制關燈,對於習慣在凌晨時分複習筆記的我來說,簡直是噩耗。後來我發現上外同學都充分運用白天的時間學習,甚至特意抽空旁聽自己感興趣的課堂;他們認真學習的態度,使我不敢怠慢,並努力做到課前預習,課後複習。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措施,卻讓我學會時間管理,學會平衡學業與生活,再不會把「我很忙」掛在口邊,因為我不是沒時間,而是沒做好取捨而已。

 

為甚麽還要修讀翻譯?即使我修畢翻譯課程,但這也不代表我可以從事翻譯工作。我還需要實習,以掌握職場的翻譯工作。

 

記得上外翻譯課的老師提到,譯者最容易被讀者遺忘,大眾只會記得原作者。譯者可能需要比原作者多做幾倍資料搜集,所以從事翻譯工作的路並不易走。

 

盼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

 

聽罷這一番話,讓我再一次反問自己:為何要修讀翻譯而不是中文或是英文?因為我不單是喜愛文字,更鍾情於理解原文感情色彩的過程,在不同表達方式中尋找最能再現原文的譯文。

 

香港翻譯理論課的老師則說過,他翻譯的作品越多,就越感到自己卑微。我現在終於明白當中的意思,每一篇文章都蘊含作者的情感和思緒,而再現原文的過程中,翻譯者或許會因為學識不足、文功有限而力不從心。即便如此,我還是會選擇修讀翻譯,因為我期望能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,成為真正的譯才。

 

這次交流除了讓我更獨立外,亦使我對翻譯有更深的體會,多了一份譯者的責任。

 

高級文憑課程網址:  www.cuscshd.hk

 

原文刊登於2016年6月22日《文滙報》【大學遊蹤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