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別通告

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(CUSCS) 各教學中心於復活節假期 (2024年3月29日至4月1日) 暫停開放。敬請留意!

關閉
Main content start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師生隨筆 ─ 我寫我想


客家司令振臂一呼  在港同鄉入隊抗日

 

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   邱逸

 

 

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華南戰區中,廣東出現一支抗日游擊隊。他們沒有制服、人數不定、彈藥稀少,卻是神出鬼沒,瞻之在前、忽焉在後。香港保衛戰期間,這部隊兵分多路,一方面跟在日本人後面南下,一方面又在日本人來到前蒐集英國人武器,更在英國人撤走後安定長洲島生活秩序。

 

告別香港新界 心永不離開

 

日佔時期,這游擊隊悄悄集結,再分成不同隊伍營救一大批文化人和外國人,並在新界地面和海域與日軍、土匪周旋,控制的土地比日軍佔領面積更大。這支部隊通過自設稅站,抽取北上商人路費自給自足,並在日本投降後北撤到山東,留下了告別香港和新界的人民書,寫得壯懷激烈,最後一句是:「今天,我們撤退了,但我們的心卻永遠不會離開你們的!」

 

這支隊伍的名字今天已大白於香港,他們叫「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」。人們認識這部隊的不多,只知道隊員多是農家子弟,卻不知道大部分隊員還有另外一個身份──客家人。

 

這幾年,多人開始研究港九獨立大隊,透過口述歷史,發現客家人在游擊隊所佔比例超過九成。相對之下,客家人在廣東比例卻一半也不到,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港九獨立大隊有這麼多客家人呢?

 

究其原因,是受司令員和發源地影響。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是客家人,出生於惠州府歸善縣坪山鄉,父親是澳大利亞華僑,母親留守坪山持家。曾生從香港帶領幾十人回出生地惠陽坪山組織抗日武裝,在客家地方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,最初100多名隊員幾乎全是客家人。

 

司令員是客家人,自然對客家人有一定吸引力,但居於香港的客家人如此踴躍入隊,與香港客家群體特徵有關。香港客家人多在清康熙復界時,從粵東五華、興寧、梅縣等地方遷來,居港近300年。當時客籍移民在港九新界建立多條村落,遍佈香港每個角落,這些客家人大部分避開了由錦田鄧氏等本地人佔據的肥沃平原,只能在新界較邊緣較貧瘠的地區耕種,從西貢、坑口延伸到九龍、荃灣,19世紀晚期延伸至離島長洲。

 

客家人在歷史淵源、語言、風俗和地理上,與更早來港的本地人南轅北轍。除了講客家話外,無論是居住建築、服飾,還是飲食、節日習俗,也和本地人有明顯差別,兩個群體很在意這些差別。

 

在港客家人守土意識強

 

香港客家和本地人雖然不像台灣閩客族眾發生械鬥,但過去幾百年間,兩群體很少通婚。客家人數眾多,村落能以客家話溝通,既沒有被本地人同化,又和本地人互為防備,建立了強烈的認同和守土意識,形成了在港客家人「勇武、守土、團結」的性格,也成了他們和內地客家人同氣連枝的血脈。當客家人曾生司令為游擊隊振臂一呼,自然吸引了本港大批客家人前仆後繼,加入東江縱隊。

 

 

高級文憑課程網址:  www.cuscshd.hk

 

原文刊登於2016年11月14日《文滙報》【港文化港故事】